康利民 官方网站 +收藏:http://limin.orgcc.com

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
实名认证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佛国天香“禅牡丹”
2011-05-14    浏览(1235)    作者:夏廷献    来源:康利民 官方网站

偶然机会,看到了康利民先生的牡丹题材作品《洛阳春》,下部岩石边绽放着黑红分白两种牡丹花,中部卧憩着两只活灵活现的“吉祥鸟”,上部祥云下是三朵绿叶虚化的粉白色牡丹。令我眼睛一亮的是,就在这个五彩斑斓的幻景中,一上一下,一大一小两尊慈悲的大佛正在深情的注视着清丽的牡丹世界,可谓“巧夺造化移精神”——引我走进了静思的“禅境”,是我浮想联翩,流连忘返。

从“禅境”中走出走进,如是再三,冒昧地把这幅作品称作洛阳特产“禅牡丹”。因为只有在龙门石窟千尊佛像下的牡丹之乡,才会有这种抓住地域文化之魂的《洛阳春》出现。

画家都希望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,创新,就要超越前人,超越自己。高手林立流派纷呈的今日,超越艰难。实践中看,在绘画内容或形式上有“一丁点”改变,就会有新意。就像跳高,冠亚军差距只有一厘米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康氏实现了“一丁点”的超越——探索到了创新的“突破口”,那就是把佛像和牡丹“珠联璧合”在一起,“栽培”出了一枝独秀的“禅牡丹”。全国“牡丹杯”绘画大赛评委把金奖颁发给《洛阳春》的作者康利民,笔者猜想恐怕也是被作者发现的“美”——“禅牡丹”渗透着射出的禅心、禅意、禅境所折服。

《洛阳春》——“禅牡丹”,给笔者留下了如下印象:

一是画家对洛阳由衷热爱。“佛像和牡丹”是洛阳的两个符号,两个图腾,如果不是“爱之深”,很难有“心灵体悟”,把两者囊括一体来表现,也不会已包含深情厚意“画龙点睛”的“洛阳春”来命名。

二是画家追求的是“静”境界。心静则明。佛像画很多,牡丹画更多,把两者巧妙结合,把禅境引入牡丹世界,应该说是康氏的创造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只有追求“静”境的人,才能捕捉到“禅机”——“禅牡丹”的灵感。

三是画家的创作手法是“四结合”,优秀传统与现代气息结合、花鸟与人物结合、工笔与写意结合、“南派”与“北派”结合。四个结合,融会贯通,不露痕迹,令人惊叹画家的技艺。

四是画家的潜力很大。这幅画作,从立意、构图、造型、笔墨、设色、意境、格调诸要素中可以看到康式的文化底蕴、深厚功力、精神气质。如果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,那么,《洛阳春》可以看作是康利民的代表作之一。期望已在洛阳定居并担任洛阳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康利民,能够在《洛阳春》已经开辟的“突破口”外,不断扩大战果,形成光耀画坛的“禅牡丹”系列,进一步提升“佛国天香”——龙门大佛、洛阳牡丹的文化形象。若能坚持下去,积以时日,“禅牡丹”不仅可能成为画家本人的一张“特殊名片”,也将可能成为古都洛阳的一张“文化名片”。

花鸟画历史悠久,成熟在北宋,地域在中原,赵佶是代表。相信根植中原沃土的康利民,一定能够在拥抱自然、师法自然、礼赞自然中更上一层楼。

2009年4月3日于北京丰台寓所

(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)

标签:禅牡丹,康利民,工笔牡丹

^_^ 人喜欢

关注TA

给TA留言

扫描二维码进入
手机官方网站